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旺中案後的言論自由危機


原載於 2012年5月22日  《陽光時務》

余英時傳真親筆信函:「台灣有一些有勢有錢的政客和商人,出於絕對自利的動機,已下定決心,迎合中共的意旨,對台灣進行無孔不入的滲透,公共媒體的收買不過是其中一個環節而已。」

文/羅世宏

走進旺旺中時集團位於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303號的總部,迎面就是偌大的旺旺公仔一副敞開四肢、開心大笑的模樣。不只如此,無所不在的旺旺公仔不僅出現在員工餐廳入口處,也出現在《中國時報》的報頭和網站,貌似童稚卻難掩張揚的氣質,與這份曾經引領輿論風騷、標榜「開明、理性、求進步;自由、民主、愛國家」的優質大報形成相當大的反差,甚至透著一種時代錯亂、極度不協調的荒謬感。


繼2009年拿下中時集團、中天電視台和中國電視公司之後,旺旺中時集團再度於2010年12月27日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提出申請併購全台灣規模最大的中嘉有線電視系統。此一不知節制、砸錢大買媒體的舉動,引起台灣公民社會警戒:蔡老闆買這麼多媒體,到底想幹什麼?台灣的新聞自由又將伊於胡底?

財大氣粗 斯文掃地

故事應從2008年底說起。在中國大陸發家致富的旺旺集團老闆蔡衍明砸下台幣數百億元,在2008年底順利取得中國時報集團的經營權之後,歷經波折終於在2009年5月底如願入主台灣的中天電視台和中國電視公司。

但由於這項媒體併購案引起社會爭議,過程中有失顏面,財大氣粗的旺旺中時集團旋即於2009年6月2日在台灣各報頭版刊登半版廣告,以近乎通緝的方式,指名痛批並且直接刊登主管媒體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三位委員的照片,這種公開點名並羞辱(name and shame)擋其財路者的不尋常動作,引起軒然大波。

旺旺中時集團得寸進尺,隨即又遷怒過程中公開批評或報道此一併購案的七位學者及記者,要求這七位學者和記者一周內道歉,並且立即寄出存證信函揚言提告毀損旺旺集團名譽。

台灣社會忍無可忍,幾天之內有150位新聞傳播學者連署抗議旺旺中時集團的行為有損台灣社會珍視的言論自由,並要求旺旺中時集團「懸崖勒馬」。雖然事後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之下,蔡衍明口頭致歉並承諾不會提告,但其人表現出來的財大氣粗與中國時報的斯文掃地,足以證明台灣的言論自由環境已出現質變的隱憂。

公器私用 媒體質變

入主中時集團,並坐擁衛星電視和無線電視頻道之後,蔡老闆稱得上是真正有錢有勢,旗下媒體支持馬政府的姿態更加明顯,同時這些媒體淡化中國大陸負面新聞、強化中國大陸正面新聞的趨向也與日俱增。

2009年12月26日中時頭版頭條刊出「陳雲林是C咖」的報道,隨即該報總編輯夏珍突遭撤換。新聞界盛傳此一報道惹惱大陸高層,蔡衍明更是暴跳如雷,夏珍遭到撤換是為了給大陸高層一個交代。此一傳聞雖經夏珍本人低調否認,但今年一月間華盛頓郵報專訪蔡衍明,蔡衍明間接證實該報道「冒犯了人,不只大陸人,(而且)讓我受到傷害」,蔡還大言不慚地說:「記者有批評自由,但需要在下筆前三思……」

旺旺中時集團這種深怕得罪中國大陸當局的心態,其後更加表露無遺。

2010年10月8日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第二天,台灣各報以中國時報最為低調:僅有2個版的相關新聞,而且頭版未以頭條新聞處理,頭版亦無劉曉波照片,無社論僅有一篇短評。相較之下,自由時報和聯合報皆用超過3個版處理相關新聞,而且除了在頭版頭條圖文並茂大幅報道之外,還以社論肯定劉曉波獲獎的意義。

有什麼樣的老闆,就有什麼樣的媒體,難怪中國時報在蔡衍明入主之後,每遇敏感議題總是出現自我審查的狀況。劉曉波獲獎新聞如此,艾未未被拘的新聞亦復如是,中國時報變得總是小心翼翼,捏著嘴巴說話,搖著尾巴示好。素來以時評深度、廣度與自由度見長的中國時報論壇(時評)版,也據傳不得碰觸六四事件、九二共識及達賴喇嘛等議題。

特別是2009年8月11日創辦的子報《旺報》,至今新聞與言論表現似乎有「隱惡揚善」、「報喜不報憂」的傾向,正面與負面新聞比例懸殊,大量轉載大陸媒體與引用官方消息來源,總體營造出兩岸、特別是中國大陸的「盛世」氣象,有損媒體應完整、客觀與平衡報道的職責。

無怪乎,中國大陸雖嚴格封鎖台灣各報網站,卻唯獨經常對中國時報和旺報「網開一面」,使後者享受特殊的差別待遇,旺報甚至還得以獲准登上中國大陸航空公司的兩岸直航班機。

內部文化一言堂

中國時報的內部文化歷來較為自由開放,中國時報產業工會也較有實力,但在蔡衍明入主之際,中國時報工會竟自動解散,而且原本自由開放的內部文化也逐漸走向一言堂化的道路。

今年4月5日,旺旺中時集團總管理處公告懸賞台幣100萬元舉報「錢衷時」。此前,自由時報刊登一篇自稱前中時員工(化名「錢衷時」)的投書,投書內容批評旺旺集團入主中時後導致報格沉淪,引起蔡老闆震怒。這種在報社內部公然懸賞獵巫的乖張行徑,等於是不容許內部存在任何不認同老闆意志與立場的異己,實已對報社內部的新聞自由氣息造成嚴重威脅。

最明顯的是,4月11日中國時報突然以人力精簡為由,將長年主持該報時評版的資深編輯蔡其達(筆名晏山農)解僱資遣,只因他被懷疑對報老闆不夠忠誠,而中國時報新任總編輯張景為更於數日後發出〈給編輯部同仁的一封信〉,強力要求中時員工應該「團結、愛報」,集團內的諸多資深記者編輯,也競相發表等同於向老闆宣誓效忠的公開文字,勤王表忠氣息頓時瀰漫整個中時集團,其恐怖程度實不足為外人道,正如無故被解僱的蔡其達指出,「陰霾已全面籠罩中時天空。」

有償新聞 兩岸通吃

2010年12月13日,中國時報資深記者黃哲斌在博客上撰文「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表明辭職是因為無法再忍受該報繼續出賣新聞,收錢為政府和企業廣告主進行置入性行銷(類似中國大陸所謂的「有償新聞」或「軟文」)。

新聞置入性行銷固然不是旺旺中時集團專屬的現象,但種種跡象顯示,在蔡衍明入主之後,旺旺中時集團在出賣新聞的表現上最為積極,而且這樁生意早就做到對岸去了。

近日有自稱曾任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旺報》重慶辦事處主任助理的中國大陸網友張世杰,在推特上公開報料,揭露旺旺中時集團在大陸招攬廣告軟文,收錢為大陸各省市地方政府製作正面宣傳的專題報道。張世杰自稱:「在此公開旺旺中時集團在重慶恐嚇員工,違背媒體道德與違反法律的真相。……反覆思量,雖然我們一直受到旺旺中時集團的強力打壓和消息封鎖,甚至面臨生命危險,但不管怎樣,這些事情還是要讓公眾知曉,了解真相,讓人評說。我們幾位同事也希望討回公道,維護尊嚴。」

台灣的旺旺中時集團立即於5月11日聲明否認,撇清責任,並表達將追究惡意誹謗的法律責任。這件事的完整事實有待釐清,但或許並不純粹是空穴來風,因為兩岸新聞界關於旺旺中時集團的類似傳聞已非一天兩天了。

此前,中國大陸福建省長蘇樹林率團訪台時,中國時報曾有違法置入廣告的狀況,而且此一傳聞經過核實,有相當確鑿的直接和間接證據,而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也對此表示,此案違法事實「相對明確」。而蔡衍明日前在旺中併購案公聽會上竟公然抗辯「為什麼不讓我們賺光明正大的錢?」顯然,蔡老闆沒有搞懂為什麼媒體不能出賣新聞。

旺旺中時集團以有償新聞通吃兩岸,不僅不以為恥,還讓這種「新聞貪腐」常態化,已使旺旺中時集團的誠信受到嚴重的質疑。不說政治目的,光是為了錢大賣新聞到如此惡質的程度,就已對台灣的新聞自由和專業尊嚴構成極大威脅。

看蔡衍明入主中時集團至今,一路走來,中時集團的報格與新聞言論表現,只有更沉淪,沒有最沉淪,墮落程度一再刷新紀錄。今年1月21日華盛頓郵報刊出的蔡衍明專訪,顯露出他對六四歷史真相的無知,更顯示他毫無民主自由的理念,再加上近日旺旺中時集團為老闆的媒體併購案鼓與呼,以及其與壹傳媒集團之間的相互叫陣和攻訐,更顯示蔡衍明或許是一個很會賺錢的米果商人,卻不是一位適格的媒體老闆,而且他極度缺乏新聞媒體是社會公器的基本認識。

公民社會保衛台灣民主

當旺旺中時集團不斷挑戰台灣公民社會的容忍底線,不斷違反民主自由社會底下新聞媒體的公器角色,今年年初台灣知識界終於站出來反對它透過一次次的媒體併購變成更大的媒體巨獸,發動「當中時不再忠實,我們選擇拒絕──拒絕中時運動」。

風骨嶙峋的海外學者余英時支持此一運動,更跨洋傳真親筆信函,對旺旺中時集團提出直率的批判:「台灣有一些有勢有錢的政客和商人,出於絕對自利的動機,已下定決心,迎合中共的意旨,對台灣進行無孔不入的滲透,公共媒體的收買不過是其中一個環節而已。」誠哉斯言!台灣公民社會必須站出來反對旺旺中時集團繼續併購更多的媒體資源;歷史也將會證明,這是台灣公民社會保衛民主、守望言論與新聞自由的重要戰役。

(作者係台灣傳播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