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不完美的臺灣民主

文/羅世宏
臺灣五都選前之夜,槍聲響起。為友人選舉造勢月臺的連勝文遭黑道份子貼身槍擊重傷,幸無生命危險。遺憾的是,一名參加選前造勢活動的台下民眾慘遭波及,送醫後身亡。

連勝文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兒子,也是國民黨現任中央委員之一,而開槍嫌犯是黑道份子林正偉(綽號馬面),當場被逮捕。開槍動機眾說紛紜,有所謂嫌犯「認錯人」而誤殺連勝文,也有人認為是高達30億元賭注的選前地下賭盤,企圖影響選舉結果。真正的行兇動機為何,背後受誰指使,究竟其中有無政治目的,皆尚待檢警深入調查。無論真正的開槍動機為何,這樁不幸的選舉暴力已經發生,甚至對選舉結果可能也已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

很多人都承認,這是臺灣民主實踐過程中非常令人遺憾的發展。畢竟2004年擊傷陳水扁與呂秀蓮的「兩顆子彈」,至今仍然餘波蕩漾,永遠像個無法癒合的傷口,時不時隱隱作痛。

往深處裡探,無論選前這樁暴力行為是否有政治目的,都已經構成後進民主國家常見、但理應不該在臺灣繼續發生的選舉暴力。同時,這也是一樁值得檢討的治安問題,槍枝氾濫歷來是臺灣治安的隱患,今年5月底台中市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黑道開槍仇殺事件,暴露員警與黑道掛勾、員警風紀散漫的老問題。過去地方選舉候選人遭槍擊或收到恐嚇子彈,可說是不乏先例,只是沒有像這次那麼引人關注。槍枝氾濫、黑白兩道掛勾,以及黑道份子介入地方政治甚至當選縣市議員的問題未解決之前,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槍口下的亡魂。

形跡可疑的凶嫌竟然能在警力眼皮底下持槍尾隨候選人與助選者上臺,從而得以近距離開槍,而當場制伏嫌犯救了連勝文一命的英雄據說也具黑道背景,實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甚至啼笑皆非的事。這種維安的鬆懈程度,遇到選情特別激烈的選舉時,能不令人對每一位經常公開露面的候選人捏一把冷汗?雖然對於到處月臺的總統副總統級政治人物,維安程度理當較高,但誰又能保證六年前陳水扁遭槍擊事件、這次的連勝文遭槍擊事件,以後不可能再發生在其它人身上?
當然這也反映臺灣本土選舉文化的確有相當值得檢討之處。第一,臺灣過去這二十年來,大小選舉不斷,甚至年年有選舉,固然這讓民意藉由選舉得到許多表達機會,但過於頻繁的選舉,被過度動員的選民,可能讓平時的民意表達反而顯得被動。畢竟公民身份比選民身份更為重要,但在目前的選舉文化下,選前的選民激情和候選人的滿口承諾,選後與平時得不到充分的監督和問責,形成相當大的反差。

第二,新聞媒體理應在選前公平報導候選人政見,檢驗執政者施政成績,並在選後和平時以輿論監督施政表現,積極參與公共政策議題的報導和分析。然而,臺灣的新聞媒體在選前、選後和平時的輿論監督表現欠佳,加上新聞置入性行銷氾濫,公信力破產,專業主義崩解,總結來說為臺灣民主鋪路少,添亂多。

第三,臺灣多年來已形成的特殊選舉文化,固然不是全無是處,但也有光怪陸離的一面。競選期間,旌旗密佈,戰鼓雷鳴,是一種混亂又吵雜的選舉,各種抹黑、造謠、作秀的脫序劇碼幾乎年年上演,不學無術但選邊站的「名嘴」,在各種電視談話節目中經常任意指點江山,甚至介入選戰成為特定陣營的「電視助選員」,將競選期間本應健康發展的政見之爭導引成惡性人身攻擊的狹隘格局。「選前之夜」的藍綠雙方砸大錢舉辦的拼場造勢活動,幾乎成為固定儀式,照例是想將選情升溫到沸點,以鞏固選民的投票意願,因此候選人落淚、下跪…等招數齊出,令人目不暇給,絲毫不給選民更多理性冷靜考慮的機會和時間。另外,賄選雖然現在效用越來越小,但賄選行為仍然未能在臺灣根絕。

然而,臺灣民主瑕不掩瑜,無需過度否定,更無需悲觀。連勝文遭槍擊事件已經發生,但不意味臺灣民主倒退,也不能與菲律賓、緬甸或非洲新興民主國家相提並論,兩者之間的民主成熟程度天差地別。例如選舉過程自由與公正性受質疑的緬甸大選,選後爆發內戰,多達萬人逃難至泰國避禍。去年菲律賓更早在登記參選階段即發生駭人聽聞的南島大屠殺事件,包括近20名記者和一名孕婦在內的57人死於非命。這不是菲國第一次發生嚴重的選舉暴力事件,因為自1986年到2001年間,該國已有750人在選舉暴力事件中喪生,2004年全國大選和2007年中期選舉,也分別有189人和125人死於選舉暴力。不只在選前,選後也有暴力事件,例如在今年11月非洲國家幾內亞總統大選選後三天之內即發生多起暴力事件,造成9人死亡,當局甚至為此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無論如何,臺灣不是緬甸、菲律賓,也不是幾內亞,雖然臺灣民主有待繼續深化,但臺灣民主選舉過程總體平和且日臻成熟,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臺灣的選舉暴力,或是治安問題,可以在民主法治的既有基礎上得到繼續改良的機會。民主並非選舉暴力的原因,而恰恰乎是各種形式的暴力的矯治機制,因為選舉暴力雖然在後進民主國家時有所聞,但在不民主國家,各種形式的暴力又何曾少了?素樸的、手無寸鐵和選票的人民,不也經常面臨各種甚至更大的暴力威脅著他們的生命財產和公民自由?

香港某衛星電視主持人痛心疾首地說:臺灣選舉浪費了大量的社會成本,而且歷任政府都因為選舉考慮而無法為未來做長期的施政考慮,只有短期討好選民的行為。這種論斷並非無據,但對臺灣的民主歷程缺乏同情的理解。沒錯,民主是有社會成本的,但難道不民主就不需要付出社會代價?但民主的成本是透明的,有較大的糾錯、問責和改善的可能,不民主的成本缺乏透明度,而且糾錯、問責和改善的可能性也較低。

最後,從來沒有人認為民主是完美的,臺灣民主也當然還不完美,但對臺灣民眾而言,不完美的民主比沒有民主好。連勝文遭槍擊事件的確凸顯了臺灣不完美的民主,但也提醒臺灣人民不能自滿於現況,而應深切反省並蓄積改革能量,重新塑造更理性寧靜和平的選舉文化,繼續追尋更完美的民主道路。(本文另以〈連勝文槍擊案:臺灣“選舉文化”距成熟民主有多遠〉為題,刊載於 時代週報 107期 http://time-weekly.com/story/2010-12-02/613.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