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電視數位化政策 政府嚴重失職(羅世宏)

原載於 2011年 11月21日 《蘋果日報》

馬英九總統喊出明年為「高畫質數位電視元年」,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也進行無線電視數位轉換作業,明年7月1日起將全面關閉類比無線電視訊號,屆時民眾透過無線電視數位機上盒,可看16個數位電視頻道。NCC表示,每個無線台每周最多提供3小時高畫質節目。我必須說,這是缺乏「牛肉」與不負責任的電視數位化政策。

反觀英國,同樣也是明年將全面關閉類比訊號,但英國民眾多年來早已擁有豐富的無線數位電視服務。目前英國民眾只要自行安裝相當於新台幣900元的機上盒或使用內建機上盒的電視機,即可完全免費收看超過50個頻道,其中包括26個娛樂頻道、5個HD高畫質頻道、3個兒少頻道、2個音樂頻道、2個互動頻道、5個新聞頻道(含英國國會頻道和半島電視新聞頻道)、13個生活消費頻道,以及25個各類型的廣播電台。英國社會相信,每一個民眾都有權免費享有優質豐富的無線數位電視服務。

空洞口號圖利財團
多年來英國民眾既有免費、優質與豐富的無線數位電視可看,難怪不需另外花錢訂購有線電視,也難怪英國的有線電視普及率只有23%。反觀台灣,NCC統計有線電視戶有508萬戶,佔全國電視戶804萬戶的63%(明顯低估,一般認為在80%以上);有線電視荷包滿滿,劣質頻道充斥,民眾卻無可奈何。

政府此時不思檢討改進失當的電視數位化政策,反而急著宣布有線電視數位化2015年要達到50%,2017年要達到75%。在這空洞的政策口號下,政府明裡暗裡放任有線電視系統陸續淪入財團之手。財團用數位化的「狸貓」,企圖換得市場集中化的「太子」,與政府唱起「數位匯流」的雙簧。

在政府不負責任的政策下,未來台灣有線電視恐成為蔡家天下(富邦蔡明忠與旺旺蔡衍明),各自擁有大量的自營和代理頻道,壟斷台灣電視市場,民眾看電視得用錢來買,而獨立的電視頻道也毫無公平競爭機會。電視節目的品質在壟斷格局下恐將難有提升機會,更別說這兩家財團可能利用電視市場的壟斷權力,謀求各自的政商利益,造成台灣民主向下沉淪。政府和財團合唱數位匯流雙簧,終將只是龐大利益輸送,而一般民眾與缺乏有線電視集團加持的電視頻道,卻極可能成為任憑宰割的肥羊。

台灣電視數位化政策已到了不能不重新檢討的地步。政府應修改《有線電視法》,嚴格禁止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擁有(和代理)頻道,或至少更嚴格限制數量(例如10個以下),並且禁止其擁有(和代理)新聞、財經及綜合頻道。電視數位化不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而應同時扶植免費收看的無線電視製播優質內容,並修法鬆綁中華電信MOD的黨政軍限制(例如允其同樣可擁有10個以內的頻道,但不得擁有新聞、財經和綜合頻道)。同時應修改《衛星電視法》,在發放執照條件上明訂電視頻道必須公平對待不同平台(包括無線、有線和MOD等數位電視平台),當任一平台以相同條件要求(已在另一平台上架播出的)頻道授權播出時,頻道不得拒絕。最後,電視數位化不等於節目品質,政府應修法對三大平台依營收課徵6%的經費,用以成立影視內容製作基金,扶植更多優質電視內容製作,才是根本之計。

只有這樣,才是負責任的電視數位化政策。筆者呼籲,「數位電視元年」來臨之前,政府千萬不要只有空洞口號,而應對症下藥,才能還給民眾原本應該得到保障的視聽權利。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轉:懇請各界義助《獨立新聞在線》

轉發】贊助人停止注資 員工自發搶救

懇請各界義助《獨立新聞在線》

2005810日,由馬來西亞一群華裔草根商家集資支持、經過兩個多月籌備的《獨立新聞在線》(www.merdekareview.com),終於開通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個以中文為主媒介語的原生新聞網站。草創時的幅員只有五人,是一支平均年齡不到三十的年輕團隊,在毫無楷模可參考的情況下,憑著要在媒體壟斷的氛圍中開拓新輿論渠道之信念,以及樹立新媒體典範之理想,一步一腳印,走出自己的路子。

創建《獨立新聞在線》之初衷,乃源起於馬來西亞尤其是華人社會的輿論單元化現象日益顯著,而開闢新輿論渠道,突破政府嚴厲的媒體管制與所有權控制,以還原消音及促進多元輿論為當務之急。因此,創刊以來,《獨立新聞在線》始終憑著堅定的專業信念、能力與道德勇氣,以深度報導和尖銳評論揭露各種不公義、違背民主精神、踐踏人權與新聞自由之情事,以致成為執政黨的眼中釘,甚至在2000949日成為唯一遭禁止入場採訪新任首相宣佈政府團隊的記者會之媒體。

客觀環境所限,造成馬來西亞的中文網站難以依賴廣告業績維生,《獨立新聞在線》過去六年來都是仰賴長期贊助人注資維持日常營運。然而,長貧難顧,516日突然傳來長期贊助人不再注資之噩耗,甚至就要宣佈在531日停刊。

然而,《獨立新聞在線》同仁仍然相信,憑著廣大讀者的支持及同業們的支援,異議新聞網站對於推動馬來西亞的新聞自由、拓展輿論格局、提升新聞專業、樹立媒體典範,仍然大有可為,因此決定繼續堅守工作崗位,同時展開「自救行動」,以免六年的耕耘在531日草草付之闕如。

《獨立新聞在線》目前共有員工11人(編輯部9人、業務部2人),每月開支約新台幣60萬元。「自救行動」放眼於籌募新台幣300萬元,以應付六個月的經費(首三個月維持60萬元經費、第四個月至第六個月減少至40萬元),進而得以在這六個月內物色長期贊助人、投資者、搬遷辦公室、提振廣告業績,以及設定未來大方向等,以利永續經營。

為此,《獨立新聞在線》冒昧向各界先進同道求助,徵求隨喜捐獻以渡過這次危機。

由於《獨立新聞在線》總編輯莊迪澎目前停薪留職在台灣進修,各方大德之捐獻可匯入莊迪澎在台北之銀行帳戶,並請擲下電郵通知(郵箱:teckpeng.chang@gmail.com),以利核對及發出pdf檔收據。義款彙整且匯回《獨立新聞在線》時,亦將通過電郵向捐款大德報備。受款銀行帳戶詳情如下:

銀行

銀行代號

戶名

帳號

華南商業銀行 文山分行

008

莊迪澎

195-20-012224-1

諸位大德臨危救急之義舉,謹此至表謝忱。謝謝!


莊迪澎 陳慧思 林宏祥 曾薛霏 梁志華 曾劍鳴 翁慧琪 梁康 蘇曉楓 管建明 王賽 鞠躬拜託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公視改選 不能擺爛

胡元輝、羅世宏、管中祥
 公視新屆董監事選任歷兩次審查會議仍難產,使原已於去年十二月三日任期屆滿的現任董監事須繼續「看守」。公視拖延選出新屆董監事雖有前例可循,但均不如本次延遲之久、僵持之深,甚至還出現經營管理團隊一換再換及徵選新任總經理的情事,光怪陸離之處固讓人搖頭,荒腔走板之舉更令人氣憤。 國外公視董事會改組出現爭議亦非新鮮事,但體制成熟國家多能在舊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涉及爭議的各方亦多能從爭論中達成協議。以英國正進行中的BBC董事長選任為例,被視為最熱門人選的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即因其在目前聯合執政的保守黨經歷及與首相卡麥隆的關係,遭到在野工黨質疑。工黨負責此一事務的影子內閣議員列維斯甚至鄭重致函文化部長杭特,希望由超黨派的國會選任委員會參與遴選,對文化部所組評選小組最後推薦給部長的兩位候選人進行公開面談。

 英國公視BBC董事長的選任,從公開接受各界申請,到評選小組進行面談,再推薦兩人給部長選擇,以及首相將最後名單交由女王任命為止,均無國會的參與。工黨此次提出國會參與之議,理由是降低選任過程的政治性,維持BBC應有的獨立性,不過此議立即遭到保守黨的反對,杭特直指工黨在位十三年都沒有改變此一選任程序,為何現在要做此提議?其實此議並不倡始於今,國會早在幾年前就提出參與審查的方案,杭特本人也曾經提出國會參與的構想,不過政治論辯是一回事,選任作業仍按既定程序進行,不受任何阻礙。

 反觀我國公視董監事的選任,延宕數月不談,看守性質現任董事會還動作連連。據報導,董事會最近計畫換代理董事長,調整公、華視代理總經理,公視網站更正式公告,進行公開遴選總經理的作業,理由是「第五屆董事會之審議程序未有進展」,及讓「公視基金會正常營運」。但外界對此事解讀卻是,執政黨根本不打算好好調解新屆董監事的選任爭議,於是乎逕將看守階段當成正常時期,直接進行下階段人事規劃。

 公視新屆董事會選任已不容再做拖延,看守性質的現任董事會更無權進行重大決策,否則公視將失去殘存的公眾信賴,作為公視真正主人的公民更不可能坐視亂象於不顧。我們要強烈呼籲:

 一、除非有正當理由,並公開對外說明,否則屬於看守性質的現任董事會應避免涉及長期方向調整的經營決策,因為這不僅與職權分際有所不符,亦可能造成員工的情緒浮動。

 二、對於媒體報導董事會指責管理團隊中有人行為不檢,違反職務倫理,此為公共媒體之大忌,應即徹底調查並有所交代,以示負責並釋外界疑惑。

 三、負責提名公視新屆董事會的行政院不應任令審查小組僵局無解,應誠意溝通,認真協調,若無法得到審查委員多數共識,即應提出新名單以供審查;反之,反對黨推派的審查委員亦不應堅持現任董事全部不得續任,而應就人論人,否則徒留雙重標準之譏。

 四、亡羊補牢,後續審查程序應予公開(形式可議),否則外界不明所以,審查委員亦必須面對各式各樣的指控,此不僅對認真論理的審查委員不公,亦不符公視為公眾所有的基本要旨。

 公視既非某一政黨的公視,亦非某機關的公視,更非個別人士所有,請朝野政黨與審查委員立即還公視於公眾,以公開、公正及透明精神,盡速完成董監事選任作業。(胡元輝為公視前總經理,羅世宏為中正大學傳播學系主任,管中祥為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中國時報  201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