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公民媒體‧媒體公民:期待驅動媒體的公民與服務公民的媒體

這是為胡元輝編著(即將出版)的《全球崛起的公民媒體:新聞革命進行式》一書所寫的推薦序。

********************************************************************

幾乎是與二十世紀整個主流媒體被政商勢力控制的歷史發展過程同步,公民的能動性一直嘗試衝決網羅,不時在邊地發聲,時而挑戰主流。過去經常被非法化的各類激進(或基進)媒體(radical media)、獨立媒體(independent media)、另類媒體(alternative media),總是嘗試發出主流媒體不能發出的聲音,試圖照顧主流媒體忽略或邊緣化的社會需求。二十世紀後期,隨著全球化、科技數位化和傳媒的集團化,在地、跨國、跨地域的公民媒體,以及公民新聞的各種實驗或實踐,也不甘示弱地的此起彼落,遍地開花。

進入新世紀以來,公民媒體/另類新聞實踐與各種「自媒體」及「社交媒體」分進合擊,共同開啟了新媒體時代。它們挑戰了媒體過去的形式、內容和營運方式,挑戰新聞資訊被傳播和接收資訊的方式,改變新聞產製者和新聞消費者之間的關係,甚至改變了新聞的定義本身。新聞不僅是無所不在,更是無時不在,隨時發生在遙遠的天邊和近在咫尺的眼前;產製新聞的人也從一批專業化、特權化的特定身份,轉變為人人皆可以是記者的時代。這麼一個狀況和氛圍,有如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裡所寫的:「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關心傳媒現況與未來的人現在應該可以真切體悟到下面這個事實:新聞與非新聞、新聞產製與消費、專業與業餘之間的界線都變得模糊了,所有過去曾經似乎顛撲不破、理所當然的一切,開始改變。

上述這股公民媒體、公民行動和公民新聞實踐/實踐的歷史浪潮,這一股具有歷史縱深和科技發展脈絡的「新興」現象,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卻不容易完整捕捉。難能可貴的是,這本由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胡元輝教授與八位研究生共同撰著的專書,不僅非常盡責地完成這一捕捉公民媒體面貌的工作,更帶給吾人不少驚喜,引領讀者尋幽訪勝,踏上充分認識和體驗全球與在地的公民媒體之旅。

此前,胡元輝教授擔任公廣集團總經理,公認是台灣公民新聞媒體先鋒 -- PeoPo公民新聞平台 -- 的創辦者,也是社會企業媒體 New Talk(新頭殼)的催生者之一。在胡教授的主持與號召之一,八位優秀的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研究生熱情投入半年以上的時間,群策群力,教學相長,集體撰作了這本書,成果豐碩。

這本書介紹了包括十四個國家或地區,總數超過50個的公民媒體/另類新聞實踐的例證。從它們的成立沿革、創辦宗旨、服務內容、編輯流程與營運模式,本書皆有清楚扼要的介紹,相信將會是關心公民媒體與新媒體未來的人樂於捧讀的一本書。本書的實用性無庸置疑,可以當作隨時方便查考的工具書,而其學術性也不在話下,論述內涵展現了極高的原創性和細膩度。

值得特別強調的是,若把「公民媒體」加以拆解,我認為「公民」比「媒體」更重要,也更需要被凸顯。具有自主能動性的公民,不絕如縷的公民行動,捍衛與追求民主和人權的意志,是公民媒體存在與發展的現實基礎,也是公民媒體存在的根本理由。在兩岸三地華人社會中,台灣的民主開放和多元文化程度最高,公民媒體及公民媒體實踐的發展自然也最蓬勃、最成熟。這一點已反映在本書之中,共計介紹了包括PeoPo、苦勞網小地方新聞網等十三個本地重要的案例。無疑地,台灣是全球公民媒體地圖上的重要地標之一,這本書的問世,對於台灣繼續作為全球公民媒體地圖上的重要地標,有著極為重要的宣示意義和激勵作用。更進一步言,台灣的公民媒體,行有餘力理應為兩岸三地最終通往公民社會這一目標的實現,承擔更多的責任,做出更多的貢獻。

無可諱言,任何一本介紹公民媒體的書籍,遺珠皆在所難免,不可能盡述所有的公民媒體。所幸,本書另外貼心整理了公民媒體線上資源和全球公民媒體名錄,可供讀者當作進一步考察的線索。

最後,期許所有展讀本書的讀者,努力做一個能夠驅動媒體的自主公民,努力維護所有公民的、公共的媒體,並且努力促使所有的媒體最終都為最大的公共利益和最大的民主人權服務,讓這本書作者群撰作本書的初衷能夠穿越紙面,躍然紙上,一點一滴逐漸地實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